日本皇居外苑俗稱皇居前廣場,位于丸內高層樓街和皇居之間,
是由凱旋濠、日比谷濠、馬場先濠、大手濠以及二重橋前的湟池所包圍的廣大區域;示油庠穬蠕佋O細石子,遍植松樹,寬闊的廣場上青松翠柏,綠地如茵,是日本城市為數不多的綠地之一。廣場中間有一座為紀念皇太子成婚而建的大噴水池。南側的二重橋是游客的必到之地。二重橋下的護城河,水平如鏡,宮宇蒼垂柳倒映其中,顯得格外優美,被公認為皇居最美之地。日本東京皇居前廣場,位于丸內高層樓街和皇居之間。廣場有一座由東京美術學校的師生在1904年鑄造的銅像,銅像高4米,重6噸多,反應了當時日本鑄造技術的最高水平。
組成及作用
皇居外苑,是日本國民公園的一部分。國民公園在昭和24年(1949年)時把“舊皇室苑地”作為公園開放,由皇居外苑、京都御苑、新宿御苑三部分組成。國民公園由皇居外苑、北之丸、外堤塘以及皇宮的護城河組成!”敝璧貐^是在昭和44年并入國民公園的。
皇居外苑,與皇宮的森林和鄰接日比谷公園一起形成市中心最大的草木繁茂綠地和水系,起到的不僅僅是公園的作用,還有自然環境保護及街景保護的重要作用。
歷史
楠木正成(公元1294—1336),日本著名的武將。他在推翻鐮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1336年兵敗剖腹自殺。明治維新后,建湊川神社以“軍神”祭之,并將其事跡寫進中小學教材。楠正成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化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保家衛國的神圣力量,一個崇高的形象,讓人從內心涌起復雜的情感。
遠遠地看皇居,猶如深藏在山坡上的廟宇,只見兩個小白樓,交相呼應。最早是江戶幕府于1457年所建的江戶城。在明治維新,江戶幕府結束并由明治天皇奪回管治權后,日本首都由京都遷移至江戶,皇室一家從京都遷到此地居住,1888年建成的皇居。在二戰期間,曾遭美軍的空襲而破壞,現在的皇居建于1968年。
昭和天皇,即1926年登基的裕仁天皇,在中國人的心里,有一種仇視的感覺。昭和時代前30年,對于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擴張。昭和6年(1931),“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占中國東北。昭和12年(1937),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昭和16年(1941),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國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昭和20年(1945)8月15日,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日本戰敗投降后,一些效忠于天皇的軍人拒絕接受被盟軍打敗這一事實,而在皇居外剖腹自殺。美軍占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