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F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造像51000余尊,為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云岡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明代改稱云岡石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灅水》記載:“武州川水又東南流,水側有石,祗洹舍并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東轉逕靈巖南,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作為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遺存,是從北魏文成帝復法啟開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間終結,大致歷經了近70年之久,石窟藝術內容豐富,雕飾精美,是當時統治北中國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國技藝和人力、物力所雕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創造出的一座佛國圣殿,是新疆以東最早出現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壯麗的典型皇家風范造像而異于其他早期石窟,展現的佛教文化藝術涉及到歷史、建筑、音樂等多方面內容。它是東方石雕藝術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著公元5-6世紀佛教藝術的最高成就,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亦與印度阿旃陀石窟(1983年入列世界遺產名錄)、阿富汗巴米揚石窟(2001年3月12日被塔利班炸毀,2003年巴米揚遺址入列世界遺產名錄,)并稱為世界三大石雕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