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庫門:
上海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擁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建住宅。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圍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講究雕刻,而是追求簡約,多進改為單進,中西合璧的石庫門住宅應運而生。這種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筑因此得名“石庫門”。
漢語中把圍束的圈叫做“箍”,如“金箍棒”,“箍桶”“袖箍”(即袖標)。這種用石條圍束門的建筑被叫做“石箍門”,寧波人發“箍”字音發的是“庫”,以后上海的“石箍門”就訛作“石庫門”了。 石庫門建筑的平面和空間更接近于江南傳統的二層樓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保持著正當規整的客堂,有樓上安靜的內室,還有習慣中常見的兩廂。這種建筑還基本保持了中國傳統住宅對外較為封閉的特征,雖身居鬧市,但關起門來卻可以自成一統。于是,這“門”也就變得愈加重要起來。它總是有一圈石頭的門框,門扇為烏漆實心厚木,上有銅環一副。這種式樣的建筑被上海人稱為“石庫門”。
石庫門建筑的門楣部分是最為精彩的部分。這里裝飾最為豐富。在早期石庫門中,門楣常模仿江南傳統建筑中的儀門做成中國傳統磚雕青瓦壓頂門頭式樣。后期受到西方建筑風格的影響,常用三角形、半圓形、弧形成長方形的花飾,類似西方建筑門、窗上部的山花楣飾。石庫門建筑由其“門”而得名。石庫門也逐步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和一種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