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里,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
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后的結晶。由于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
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2001年西塘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2003年10月8日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評定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11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億元,同比增長13%,完成財政總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22.2%。完成合同利用外資7022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3403萬美元,實到縣外內資2億元,新增注冊資本金1.2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其中,工業生產性投入10億元,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1.1億元,同比增長98.6%,實現利稅3.5億元,同比增長245.3%,其中實現利潤2.8億元,同比增長456%。實現旅游票房收入5100萬元,同比增長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