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南隅,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盤門作為元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為中國現存唯一的水陸并聯城門,是蘇州古城的標志之一.有"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之說。
盤門位于蘇州城西南處,古運河之畔。有盤門、瑞光寺塔及吳門橋3 景。古城初建于春秋時期,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原址上重建,后張士誠增筑甕城,明清時又數次修繕。水 陸門對峙,呈曲尺形,頗具壯觀,為海內僅有。水門在陸門南側, 內外有兩重,縱深24米,前后分置水閘和木柵,現僅存門臼等遺 跡,兩門之間有暗道通向城樓。陸門亦為兩重,中為周氏180 米 方形甕城(藏兵洞),匿藏兵卒可達數百之眾。西南處正面有“ 盤門”城額,北城有登城坡道,城上筑有垛墻,沿外墻置馳道、 射孔、炮洞、閘口及絞關石等防御設施,兩側城垣至今保存完整。
東北處為瑞光寺塔。據史載,三國吳赤烏四年(241年)建普濟禪寺,10年后建十三級舍利塔,因塔常呈五色瑞光,寺遂名 瑞光寺。在塔內發現文物證實,塔始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約歷24年而成。殿宇構筑全毀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兵亂之中。塔亦幾經興廢,重修重建達18次之多。塔有八面七級、 樓閣式,高約43米。頂為磚木結構,塔身為磚砌,底開四門,二、 三層八面開門,四層以上復為門開四面。垂直輪廓逐層收縮,略 成微曲,其形秀美古樸,體現了唐宋之際古塔的風格和結構特點, 是宋初南方磚木結構樓閣式塔之佳構。 吳門橋在盤門側畔,架于京杭大運河上,南北走向,系用金 山花崗石砌成,長63米,凈跨16米,矢高近10米,造工精致,氣 勢非凡,為姑蘇最大的單孔拱橋。始建于宋元豐年間,稱為新橋 (亦稱三條橋),自宋紹定年起易名,F橋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橋南北各有48個橋階,兩側置有石雕坐欄,北雕橋 石上設有纖道,橋孔形如滿月。 盤門三景,宛如天成,各具豐姿,傳說蘇州市盤門城樓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為吳國“闔閭大城”八門之一,至今已有2500余年。當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城,動工之初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盤門為八門之一。古盤門由水陸兩門、甕城、城樓和兩側城垣組成,這是古代筑城史上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