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地質公園位于臺灣省萬里鄉,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由于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
野柳地質公園內可概分為三區,第一區屬于蕈狀巖、姜石的主要集中區。在第一區中可看到蕈狀巖的發育過程,同時也有豐富的姜石、解理、壺穴與溶蝕盤,著名的燭臺石與冰淇淋石也位在本區。
野柳地質公園第二區的地景與第一區相似,皆以蕈狀巖及姜石為主,但數量比第一區少,著名的女王頭、龍頭石與金剛石皆位于本區。于第二區靠近海邊可看到三種形狀特別的巖石,分別取名為:象石、仙女鞋和花生石。三者都是巖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后,而突出于海邊的小地景。
第三區是野柳另一側的海蝕平臺,比第二區狹窄,平臺一側緊貼峭壁,另一側底下則是急涌的海浪,在這里可看到不少怪石散置期間,其中,較特殊的有二十四孝石、珠石、瑪伶鳥石,三者都是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后,所呈現的奇特巖石。第三區除了奇巖怪石的自然地景之外,同時也是野柳地質公園內重要的生態保育護區。
野柳地質公園蕈狀石的演育過程要歷經千百年,一顆顆活像是大香菇的髦狀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風景。宣狀石,因外觀像是一柱擎天的巨型香菇,因此又稱為擎柱石,整個野柳公園內有180余個,完整地記錄了蕈狀石的演育過程。
女王頭——臺灣旅游業的一張名片 蕈狀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征。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頸子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像極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大家才特別稱它為“女王頭”。
野柳地質公園突出于北海岸的狹長海岬,形似方舟,現代肖草《野柳.地質公園》詩:“野柳水拍雨瀟瀟,墨客匆匆忙聚焦;硯池走獸姿百態,清夢遠古方舟漂”給予了真實寫照。